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关于我们

智译未来:科技赋能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论坛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3-09-21 15:42:23| 浏览次数:

8月25日,在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论坛期间,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支持、外文出版社主办、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协办的“智译未来:科技赋能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分论坛圆满举办。


论坛现场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翻译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局欧亚中心主任姜永钢,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系主任刘洋,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王立非,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鹏城实验室云计算所副所长相洋,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为机器翻译产品和数据负责人、华为翻译中心技术专家谢凝

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主席何中军,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王华树出席分论坛并作主旨发言。分论坛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主持,来自推动“三进”工作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修班的专家学员约50人参加分论坛。


专家发言

姜永钢指出,翻译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发挥基础作用,新技术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中发挥推动作用,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将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完善平台、深化研究、建强队伍,切实推动技术赋能翻译行业健康发展。刘洋介绍了机器翻译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大模型技术获取知识的新途径,并对基于大模型的多模态机器翻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王铭玉分析了人工智能翻译的交互、渊源、技术、对象、主体、模式、环境和教育等方面问题,并提出借助多领域融合知识,使其更好服务于人类交流和理解的建议。王立非认为,语言服务已进入智能传播新时代,行业各方应加强“大翻译”人才培养,推动提升人才翻译服务能力、翻译传播能力、翻译科技创新能力等三种翻译能力。

相洋列举了传统机器翻译技术在国家翻译出版任务中面临的几个典型问题,提出了通过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GC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并介绍了近期鹏城实验室与中国外文局共同开展的探索和实践。谢凝分析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和大语言模型各自的优势及其对翻译行业的影响,他认为,外语和翻译学习者、从业者应深度参与技术研发和迭代,人机协作推动大语言模型发展。何中军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原理以及知识增强的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的关键技术,展望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机器翻译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建议。王华树论述了翻译技术和大语言模型发展可能带来的翻译主体性、文化敏感性、数据安全性、社会公平性等伦理问题,并探讨了相关应对方案。


黄玉龙总结

黄玉龙在论坛总结中指出,国家翻译能力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一体化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新技术代际跃迁的背景下,科技、翻译、出版、传播与教育领域各方应进一步深化合作。他表示,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愿与行业各方携手共进,聚焦需求、协同协作、技术赋能、固本强基,促进源头技术与行业生态深度融合,推动国家翻译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本次论坛是外文出版社和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时俱进研究如何促进新时代对外翻译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扎实推动科技赋能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