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文学翻译,我们小小的脑袋就会浮现硕大的一个“难”字。
那为什么文学翻译这么难?
我们先来看看文学翻译的定位: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境界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所谓“原作庄严,还他庄严,原作凝重,还他凝重,原作质朴,还他质朴,原作俚俗,还他俚俗。”
用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钧的话来说:“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是成为翻译文学,使翻译作品本身成为文学作品,不但要译出意似,还要译出意美。”所以文学翻译被称“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艺术”。
文学翻译之所以难,因为
1️⃣语言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其中可能存在一些无法直接对应的词汇和表达。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大家找到最合适的对等词或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的意思,而这不仅需要对英语能力掌握非常到位,更要有扎实的母语语言基础。
✅我们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的《笑》为例
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士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
Rainwater was falling drop by drop onto my clothes from the eaves of a thatched cottage. Beside the earthern doorstep, bubbles in puddles of rainwater were whirling about like mad. Washed by the rain, the wheat fields and grape trellises in front of the cottage door presented a picturesque scene of vivid yellow and tender green.
嗯,果然一开始看文学翻译,就感觉自己像文盲!是的,中文都理解不到位,什么是“士阶边”,“麦垅”又是啥,“濯”是啥意思?呜呜呜更别提要翻译茅檐下和葡萄架子了。
文学翻译真的是不会的就是不会,就算咱们搬出AI人工智能,除了生搬硬套表达之外,没有任何收获。
2️⃣文化的差异:文学作品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它们通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需要理解并传达原作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历史背景和情感,同时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这涉及到跨越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转换,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3️⃣文字的多义性:文字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解读,这种多义性会给翻译带来困扰。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作的意图,避免歧义的发生,并且尽可能地再现作者的语言美感和修辞手法。
✅还是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为例,其中“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相信不少同学是有印象的,跟abandon有异曲同工之处哈哈哈哈。在注释那里写着:“宽阔的境界”须按上下文译为a broad section。“境界”在这里不宜译为realm、place、area等,很多同学这个地方注释都整不明白,为啥不能用realm、place、area。
4️⃣文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文学作品往往是作家创作的结果,它们融入了作者个人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追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尽力保留原作的风格和意境,以及作者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技巧,这需要高度的敏感性和才华。
综上所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语言能力,还要对原文的文化背景、才艺和作者的意图有深入的理解。他们需要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作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效果,同时考虑到目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才能成功地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